竞技宝官网app-专业LED投光灯厂家及亮化照明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!

竞技宝官网app

热线电话
新闻媒体

新野县召开“十四五”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(王庄镇专场)

  9月11日,我县召开“十四五”发展成就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王庄镇专场。

  发布会现场,王庄镇有关负责同志就“十四五”发展成就开展情况做通报,并和媒体记者围绕该乡镇党委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基层治理、产业高质量发展、招商引资、民生改善提升等方面做了沟通说明。

  过去的五年,王庄镇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锚定县委“一极一节点三城”发展定位,结合我镇“一港一集镇三园”工作实际,持续抓好产业高质量发展、招商引资、乡村振兴、社会治理、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,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效显著。

  学思想、严党纪,基层党建扎实有力。以“五星”支部建设为抓手,强化基层组织建设,建设4星村3个、3星村9个、示范村7个、改造党群服务中心9个、整顿软弱涣散村5个;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12人,储备后备力量52人,发展党员125人,打造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;深化基层“联动机制”,加强基层治理机制建设,持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制度改革与重构,不断凝聚基层治理合力、提高基层治理效能,创新“警司访+”联动机制,整合网格工作人员179人,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,化解率达90%以上。

  抓项目、优服务,经济发展稳中有进。先后招引旭润、长青、牧原等亿元级以上企业16个,市级以上重点项目12个,规上企业23家;积极争取唐河航运,美丽乡村、马槽渠治理等项目20余个,投资总额达30亿元;扎实开展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不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镇村业务177项全面进驻便民服务大厅,推行“4+N无差别综合受理”模式;围绕花生特色产业,持续巩固“党支部+有突出贡献的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强化联农带农机制,花生加工产业辐射豫、鄂、陕等地,豫西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地位更加稳固。

  办实事、解难题,民生事业蒸蒸日上。实施基础设施工程,投资2000余万元,对镇村道路实施硬化、绿化、亮化,其中:整修道路130余公里,疏浚沟渠40公里,改造污水管网11公里,架设路灯1000余盏,检修机井875眼,铺设自来水管网30余公里,种植树木4万余株;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投资700余万元,建成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20处,改造广场10处,新建学校宿舍楼1栋,卫生院综合楼1栋;实施人居环境工程,以“治理六乱、开展六清”为载体,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,完善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,建成了“户投放、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县处理”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;实施乡村振兴工程,投资2000余万元,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一处,标准化厂房5座,入驻企业4家,带动周边群众就业70余人;实施民生保障工程,累计开展技能培训3500余人次,开展送戏下乡等各类文体活动80余场,镇初级中学连续5年被评为“全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”,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险年均参保率均达到95%以上。

  问题1:“十四五”这五年来,面对国内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,全县上下紧扣“一极一节点三城”发展定位,攻坚克难,加压奋进,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。请您介绍一下,王庄镇在过去五年里民生领域的工作成绩?

  答:锚定县委“一极一节点三城”发展定位,结合我镇“一港一集镇三园”工作实际,持续抓好民生改善工作。

  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工程。投资2000余万元,对镇村道路实施硬化、绿化、亮化。其中:整修道路130余公里,疏浚沟渠40公里,改造污水管网11公里,架设路灯1000余盏,检修机井875眼,铺设自来水管网30余公里,种植树木4万余株。

  二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。投资700余万元,建成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20处,改造广场10处,新建学校宿舍楼1栋,卫生院综合楼1栋。

  三是实施人居环境工程。实施马槽渠综合治理一期工程,对马槽渠潘庄至王庄段做全面整治提升,将马槽渠打造成了蓝天碧水、休闲娱乐、旅游观光的好场所。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,完善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,建成了“户投放、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县处理”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,实现了镇村人居环境大提升。

  四是实施乡村振兴工程。投资2000余万元,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一处。已建成标准化厂房5座,先后入驻企业4家,带动周边群众就业70余人,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。在张湾、兴化、兴化寺等村,先后对养牛场、养鸡场、蔬菜大棚等基础设施做改造提升,大幅度提升年产值收入。

  五是实施民生保障工程。累计开展技能培训3500余人次,开展送戏下乡等各类文体活动80余场,镇初级中学连续5年被评为“全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”,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险年均参保率均达到95%以上,打赢了脱贫攻坚、疫情防控、防汛救灾攻坚战。六是实施政务服务提升工程。不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。对镇政务服务大厅进行升级改造,推动镇村业务177项全面进驻,推行群众业务的“4+N无差别综合受理”模式,在落实“最多跑一次”方面,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,政务服务质量明显提升。

  问题2:王庄镇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,在基层治理上取得了哪些成效?

  一是建强基层组织。由镇党委书记带头,紧扣“选”“育”“管”三个关键环节,深入村组摸排,广泛征求意见,选育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及村后备力量,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,全方位组织帮带培养,目前共培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2人。全力推进“五星”支部建设,成功建设4星村3个、3星村9个,改造党群服务中心9个、整顿软弱涣散村5个。

  二是精细网格管理。我们紧扣“五基四化”工作要求,围绕16项专项行动,以党建引领网格化建设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为抓手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各类组织,将退休党员、村组干部、安全管理员、志愿者等力量有序融入网格员队伍,科学划分161个综合网格,配备网格工作人员178名,设立党小组55个,按照“定人、定岗、定责”的工作原则,抓学习培训,抓责任落实,抓制度建设,抓督促指导,使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全体群众,促进了社会大局稳定和谐。

  三是凝聚治理合力。坚持推行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,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创新“警司访+”联动机制,大力推进社会治理规范化、综合化、实体化运行机制。以“平台吹哨、部门报到、联合解难”的一体运作模式,整合平安办、住建、交通、消防、派出所、自然资源所、司法所、执法队等部门力量,建立了一支“1+N”联动共治队伍。把平安建设、安全生产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,坚持开展“六防六促”专项行动,进村入户开展矛盾纠纷线索摸排,建立工作台账,逐案分析研判,制订化解预案。聚焦“九小场所”、工贸企业、交通、食品药品、学校、敬老院、医疗机构等重点行业、重点领域,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,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,保障群众生产生活。近年来,通过联动机制运行,整合网格工作人员179人,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,化解率达90%以上,有效推动社会治理高效化,切实为平安“提质”,为基层治理“加速”。

  问题3:王庄镇是怎么样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?采取了哪些措施,取得了哪些成效?

  答:王庄镇位于两省四县(新野、唐河、枣阳、襄阳)交界处,省道S244纵贯全境,地理交通优势显著,近年来,我镇立足本地实际,通过补链、强链、延链,把小花生做成大产业。目前镇花生产业达到了“三个80%”:全镇80%的土地种植花生,80%的劳动力从事花生产业,农民80%的收入来自花生,花生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,近年来,我们立足特色资源,发展花生产业,建立“双绑”机制,通过农户与合作社绑定、合作社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绑定的发展模式,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,实现了脱贫户增收、农户致富、企业未来的发展,推动产业向前后端延伸、上下游拓展,更多更好惠及农民。成立花生产业协会,吸纳种植加工大户、经济能人、专业科学技术人员等参与,为花生产业的发展提供良种、模式、技术、信息、市场等一系列服务。有突出贡献的公司“富民花生食品有限公司”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,年产量可达3500多吨,带动全镇发展花生种植基地19个,种植培养面积达4.8万亩,初步形成了花生产业化集群。在合作社与农户的合作中,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有效连接,促进了企业增效、农户增收。目前,王庄镇花生产业辐射湖北襄阳、随州、十堰和陕西商洛等地,是豫西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。今后将坚持花生产业特色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方向,深化“党支部+有突出贡献的公司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持续稳固花生产业规模。重点推广高油酸等高的附加价值品种,加快智慧农业科学技术产业园建设,逐步推动产业链的延伸、强化。同时强化“王庄花生”品牌建设,进一步促进三产融合,使花生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。

上一篇:
下一篇: